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 - 最熱門王爺民俗活動之一
相傳5位王爺與中軍府鎮守的神像在300多年前乘王船至南鯤鯓,因神蹟顯赫故分靈廟眾多,各地分靈廟陸續前來進香過爐,規模盛大形成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其1年有4個主要進香期,分別是農曆4月中下旬、農曆6月中旬、農曆8月中下旬及農曆9月中旬,早期分為陸路和水路兩種進香方式。
相傳5位王爺與中軍府鎮守的神像在300多年前乘王船至南鯤鯓,因神蹟顯赫故分靈廟眾多,各地分靈廟陸續前來進香過爐,規模盛大形成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其1年有4個主要進香期,分別是農曆4月中下旬、農曆6月中旬、農曆8月中下旬及農曆9月中旬,早期分為陸路和水路兩種進香方式。
廟會民俗活動為祈福求保佑的酬神活動,大小廟宇一整年逢神明誕辰、成道日等都有不同規模的遶境、進香、刈香等祈福活動,在南台灣盛行王爺信仰,其廟會民俗活動中最熱門的三大王爺民俗活動為: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南瀛五大香之西港刈香。
超過百年歷史的文陣陣頭,描繪早期農村的鄉土風情,是台南登錄的文化資產。竹橋國小不僅保留傳統後場音樂文化,表演上也都以男童為主,除了呈現農家生活情趣外,還有著獨特的男扮女裝,十分趣味。
這所小學學生不多,但卻用盡全力,打出每一場的創意鼓術,絕對不能錯過。台南市學甲區中洲國小「榮耀中洲,中洲一百」,在中洲國小百年校慶踩街活動,由學校的傳統藝陣,創鼓隊擔任前導開場,在學區內進行熱鬧踩街,慶祝學校百歲的校慶。
台南歸南國小跳鼓陣團隊成立十多年,由頭旗、大鼓、涼傘及銅鑼元素組合,隊形特色變化使跳鼓陣更加活潑,民國94年曾於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表演狂野的陣頭,民國96年更是擔任全國中等運動會開幕表演團隊。
三太子在通俗且親切的背景下,結合傳統與電音流行文化而成「電音三太子」。除了傳統的創新,也翻轉了大眾對於陣頭的偏見。讓陣頭不再是壞孩子的標籤,反而是推動台灣文化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表演。
舞龍習俗始於六朝時代,由龍的舞動及鼓、鑼、鈸的伴奏組成,而嘉義新塭嘉應廟擁有全國唯一雙手操控的龍,並與新塭國小合作使孩童有機會學習舞龍陣技藝,並進一步讓社區及家長認同龍陣團優良傳統。
北管曾經是流行音樂的主流,但現代人較少有機會接觸到北管演奏甚至覺得刺耳不習慣,慶和軒北管團希望把北管還原到最原始的初衷,還原到一種日常生活的休閒娛樂,進而深入嘉義布袋國中帶著年輕一輩的孩子輕輕鬆鬆玩北管、學北管,致力於顛覆台灣古典音樂北管的刻板印象,希望孩子長大後可以繼續傳遞故鄉布袋的美。
台南北門國小廣東獅團成立至今20年,除了多元的學習外,穿梭不同的記憶中展現自信。 雖然人數不多,但不怕辛苦,就為了站上舞台發光發熱。
「歡喜做甘願受」是王媽聖樂團的宗旨,用最初的心走永遠的路,樂團才能走得更長遠。王媽聖樂團民國97年成立,是一群利用閒暇時間信眾組成的樂團,用獨特的樂器演奏出宮廷樂曲。
「王YA!」的構想 一如在手握單眼相機的長鏡頭 怎麽唸才對 當你試過幾次 原來王要用台語唸YA就跟英文講「呀!」這樣就會聚焦清楚的念出了 原來王爺可以這麽時尚年輕感
台南佳里鎮代天護國宮中由神明親自教學的龍鳳獅陣意義非凡,將道教文化與陣頭特色合而為一創造獨一無二的藝陣,希望能夠將獨特的藝陣文化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