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北門國小廣東獅團成立至今20年,除了多元的學習外,穿梭不同的記憶中展現自信。
雖然人數不多,但不怕辛苦,就為了站上舞台發光發熱。
華人的舞獅主要分為「北獅」與「南獅」二種,北獅流行在中國長江以北,南獅則是華南、東南亞地區,也就是「廣東獅」。廣東獅在一開始原本稱作「瑞獅」,但因廣東發音的「瑞」與「睡」相近,才更為「醒獅」,而又因源自於廣東,且最為流行,故稱之為「廣東獅」,在中國則稱之為「南獅」。廣東獅的表演主要以「採青」為主,舞獅一口咬下的動作,象徵五穀豐收。
北門國小廣東獅社團成立將近20年,促使孩子們接觸不同年代的文化,希望能在與眾不同的技藝與記憶中展現出自信。北門國小要讓偏鄉不是弱點、不是弱勢。即便人數再少,但對舞獅的熱情卻不曾縮減,孩子們愛玩的天性在舞獅上表露無遺,除了活靈活現的展現出廣東獅的風采神情,也增添孩子對自己的肯定。
小小年紀卻不平凡,北門國小的孩子努力不懈的練習展弄舞獅和打鼓,手再痠再痛但還是不放棄的揮灑汗水。用傳統藝技站上舞台,參與各個錦標賽,讓大家看見不只是偏鄉孩子的特色和專長,還有為傳統臺灣藝陣文化盡一份真摯熱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