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民俗活動為祈福求保佑的酬神活動,大小廟宇一整年逢神明誕辰、成道日等都有不同規模的遶境、進香、刈香等祈福活動,在南台灣盛行王爺信仰,其廟會民俗活動中最熱門的三大王爺民俗活動為: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南瀛五大香之西港刈香。
最初廟會是一種為了祈求祖先及神靈保佑的祭祀活動,後來原屬於民間信仰的酬神活動紛紛與佛道兩宗教互相結合,使廟會成為重大的宗教節日民俗活動。台灣的廟會民俗活動非常之盛,大小廟宇一整年逢神明誕辰、成道日等都有不同規模的遶境、進香、刈香等祈福活動,遶境區域往往呈現該宮廟的祭祀圈或信仰圈,而分靈廟前往祖廟謁祖則代表不同廟宇的互動關係,各地廟會民俗活動中常有祈福求財、求醫祛病、卜問吉兇、祈子等活動。
王爺信仰尤其興盛於南台灣,與台灣中部的媽祖信仰並稱,俗稱「南王爺、中媽祖」,又稱「三月瘋媽祖、四月王爺生」,顯示民眾狂熱的程度,南台灣盛行的王爺信仰廟會民俗活動常結合王船醮儀舉行,如南鯤鯓代天府逢王爺誕辰舉辦之進香期活動、著名的南瀛五大香、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等。
南鯤鯓代天府是台灣王爺總廟,自清代迄今歷史悠久,分靈眾多遍及台灣各地,南鯤鯓王爺祭典也是全台規模最盛大、進香團最多的王爺祭典,根據內政部台灣宗教文化資產網站介紹,其1年有4個主要進香期,分別是農曆4月中下旬、農曆6月中旬、農曆8月中下旬及農曆9月中旬。
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為台灣西南沿海著名的民俗祭典之一,交通部觀光局網站介紹道,祭典原始用意為送瘟神出海,如今已演變成祈安降福的活動,每三年舉行一次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約在農曆9月份於屏東縣東港鎮東隆宮舉行,大致可分為請王儀式、王駕出巡、王醮法會及送王4個階段,其場面熱鬧盛大聞名全台,除廟會活動外,最後一天的燒王船儀式更是整個祭典的高潮。
西港刈香是由西港玉勅慶安宮主辦的香醮合一宗教活動,又稱西港仔刈香、西港仔香,該活動是在每逢丑、辰、未、戌年的農曆4月舉行,但確切的日期則依神明指示,也就是所謂的定期不定日,根據內政部台灣宗教百景網站介紹,西港刈香香境涵蓋96村鄉,為台灣莊頭性陣頭最多的大型廟會民俗活動,自加入了王船祭典後,形成台灣香醮合一獨特的信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