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超過350年歷史的南鯤鯓代天府看建築藝術
透過《走讀南鯤鯓》,走進南鯤鯓代天府所蘊藏著超過350年的歷史,了解廟宇建築中那些細節之處,宗教文化與建築美學在南鯤鯓代天府一覽無遺。
透過《走讀南鯤鯓》,走進南鯤鯓代天府所蘊藏著超過350年的歷史,了解廟宇建築中那些細節之處,宗教文化與建築美學在南鯤鯓代天府一覽無遺。
南鯤鯓代天府為全台灣最大的王爺廟宇,主祀五府千歲,五府千歲分靈廟宇多達28000餘間,香火分散全台各地甚至國外,最早在1966年中央研究院研究員劉枝萬提出南鯤鯓代天府為臺灣王爺總廟。
2021鯤鯓王平安鹽祭當中的主角就是祈福鹽,透過大法師法會科儀拜請眾神加持出自北門井仔腳鹽田的鹽,為信眾祈福消災,鎮宅安民。而南鯤鯓代天府鯤鯓王平安鹽祭科儀進行具十分深遠的的內容與意義。
遶境進香是宗教儀式中十分重要的一環,進香是神明「會香」與「充電」的一環,更內含著中華文化的價值觀,再從遶境進香再衍生出的陣頭文化,祝賀神明聖壽、賀誕,一些陣頭如宋江陣更具有維持香陣的秩序功能,以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為例,每年進香期前來進香與香客人潮就多達近千萬。
吳府千歲,諱名孝寬,江蘇省吳縣人,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生於隋唐之際,聖誕於九月十五日。不少信眾會在吳府千歲聖誕前去參拜祈求平安,如「紅糕仔包」或「糕仔餅」、不過五府千歲就曾交代過供品的準備量力而為就好,心意最重要。
位於台南大灣的大灣南巡宮,主祀至南鯤鯓代天府分靈而來的吳府千歲,後增雕塑五府千歲、萬善爺等神祀,後來承蒙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同袍賜宮名「南巡宮」,為弘揚五府千歲的信仰,都會舉辦「五王文化祭」一系列活動來推展五府千歲信仰及加強在地文化連結。
約民國五十六年從台南南鯤鯓代天府請分靈至花蓮代天府,吳府千歲為五府中首位抵達花蓮者,信眾聽從神明指示仍循長幼讓李府千歲坐主位,但花蓮代天府的祭典中以吳府千歲的祭典最盛大隆重,並成為台灣花蓮最大的五府千歲王爺廟。
花蓮代天府每十二年舉辦王船祭,第一屆於民國92年年底舉辦、第二屆於民國104年年底舉辦,由原木打造的王船,長42尺、高60尺、寬12尺,出巡祈求逢凶化吉、增添福壽財庫。
花蓮代天府每十二年舉辦王船祭,第一屆於民國92年年底舉辦、第二屆於民國104年年底舉辦,王船醮醮典於民國104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舉行,搭建高63尺、寬130尺的醮壇,受理斗燈登記及神尊鑑醮並由王船到天庭為信眾補天庫、改運途。
被稱為王爺、千歲、尊王、聖王、王公者,皆屬於王爺信仰,王爺宮廟中的千歲一般只稱姓氏不稱其名,有上百餘種姓氏,傳說共有132姓,360人,後來為了方便儀式實行,簡化為36人,台灣常見三個不同姓氏的王爺合祀或五個不同姓氏的王爺合祀,稱三府千歲、五府千歲,其中以李王爺、池王爺、吳王爺、朱王爺、范王爺最為常見。
民國九十七、八年時,花蓮代天府王爺千歲環台巡狩進香時遭遇颱風,東部地區路段坍崩,因王爺保佑神蹟發威發威,最後順利完成環台巡狩進香。
大灣南巡宮主祀吳府千歲位在臺南南灣,南灣因位處大灣西南而命名「鯽魚潭」則因早年盛產鯽仔魚而得名,因信奉吳府千歲的信眾漸多,經吳府千歲聖示下擇地建廟,於2009年落成,為弦揚五府千歲信仰,以宗教、慈善、文化、教育四大方向為志業。
五府千歲是臺灣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中,非常普遍的神祇。「千歲」即「王爺神」之統稱,是玉皇上帝所派巡按人間,鑒察善惡以施降福禍的大神。大灣南巡宮主祀由南鯤鯓代天府分靈而來的吳府千歲,後增祀李、池、朱、范府千歲及萬善爺。
吳府千歲,諱名孝寬,江蘇省吳縣人,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生於隋唐之際,聖誕於九月十五日。其擅長地理風水,又會觀察星象,民間俗語「三王好地理」,為南鯤鯓五府千歲體系中排行第三的王爺,大灣南巡宮主祀吳府千歲,為南鯤鯓代天府分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