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府千歲是臺灣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中,非常普遍的神祇。「千歲」即「王爺神」之統稱,是玉皇上帝所派巡按人間,鑒察善惡以施降福禍的大神。大灣南巡宮主祀由南鯤鯓代天府分靈而來的吳府千歲,後增祀李、池、朱、范府千歲及萬善爺。
五府千歲中的李府千歲,諱大亮,是唐朝的名臣名將,因唐朝初年平定胡人有功而擢升為金州總管司馬,後來官拜安州刺史。個性深懷仁義、廉潔公正,貞觀年間,李公大亮出任涼州都督,貞觀九年與池、吳諸公領兵征伐從吐谷渾進犯而來的番兵番將,後來受封為行軍總管。後來與房玄齡留駐長安,不久得重病,唐太宗親自為他配藥,讓人從驛站送到長安,然而不治仙逝,享壽59歲。舊唐書的撰書史臣讚曰:「大亮有王陵、周勃之節,名下無虛士矣!」。
傳說池府千歲某夜夢見一位瘟神,奉玉皇上帝旨令下凡降災、散佈瘟疫,池夢彪得知此事之後,便請這位瘟神到家中飲酒暢談。池府千歲與瘟神暢飲之後,瘟神有點喝醉了,就吐露出此次下凡之意,池府千歲心腸慈悲,不忍百姓受災,假意說要借看佈瘟用的藥粉,趁瘟神不注意時將那包瘟藥全部吞掉。帶原瘟疫的毒藥進入池府千歲腹中,藥性發作,隨即滿臉變黑,兩眼突出而亡。瘟神帶著池府千歲的魂魄晉見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感念祂愛民救民的精神,敕封池府千歲為代天巡狩,守護蒼生,代天行道。
四王朱府千歲諱叔裕,俗稱朱千歲、朱府千歲、朱王爺、朱府王爺、朱府四王。唐高祖建國時,曾奉命鎮守土門,攻退前來侵犯的胡人。公元622年,領兵平定廣州,授封綿州刺史、大理寺卿,官拜「吏部天官」。
吳府千歲,諱名孝寬,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為唐朝的開國功臣之一。由於幫助唐高祖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所謂中郎將指主要統領禁宮、皇室的護衛。後來因博學多聞高中進士,奉命出任知府。再繼封「吏部尚書」,所謂吏部尚書用現代的說法就是人事主管,是六部中最高的政治機關,經常教導百姓開墾圳溝,引水灌溉田地,當時的人稱讚他為「眼望天、心在地」,現代吳府千歲信眾有一俗語「三王好地理」來形容吳府千歲擅長地理風水,又會觀察星象。
府千歲博通經史,醫術絕倫,智勇超群。曾大敗巴東流寇,授封折衝都尉。唐高祖李淵時,以七篇文章高中進士,並旋即出任刑部大司寇。唐太宗李世民時,出任武州刺史及太原尹。范府千歲升化後玉皇大帝敕封為代天巡狩護國治世真君、代天宣化范府千歲。因范府千歲成神前精通醫學,故范府千歲最擅長就是醫藥的部份,民間俗語說「五王好脈理」即指范府千歲擅長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