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府千歲拜拜供品推薦 - 大灣南巡宮
吳府千歲,諱名孝寬,江蘇省吳縣人,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生於隋唐之際,聖誕於九月十五日。不少信眾會在吳府千歲聖誕前去參拜祈求平安,如「紅糕仔包」或「糕仔餅」、不過五府千歲就曾交代過供品的準備量力而為就好,心意最重要。
吳府千歲,諱名孝寬,江蘇省吳縣人,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生於隋唐之際,聖誕於九月十五日。不少信眾會在吳府千歲聖誕前去參拜祈求平安,如「紅糕仔包」或「糕仔餅」、不過五府千歲就曾交代過供品的準備量力而為就好,心意最重要。
位於台南大灣的大灣南巡宮,主祀至南鯤鯓代天府分靈而來的吳府千歲,後增雕塑五府千歲、萬善爺等神祀,後來承蒙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同袍賜宮名「南巡宮」,為弘揚五府千歲的信仰,都會舉辦「五王文化祭」一系列活動來推展五府千歲信仰及加強在地文化連結。
大灣南巡宮位於台南大灣區,主祀吳府千歲,1986年向玉皇大帝請旨成立「三王壇」,後來1988年再增祀五府千歲,承蒙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同袍恩賜宮名曰『南巡宮』,2003年,因宮廟場所狹小,由地方提議購地建廟,於同年完成廟地購買,歷時五載,於2009年竣工,如今首次建醮,得各界大力支持共同為大灣南巡宮新廟建成「還願酬神」,在2021年12月28日(農曆11月25日)啟建「南巡大囍˙三王首醮~金籙謝恩祈安五朝建醮大典」。
位於台南永康區的大灣南巡宮,主祀吳府千歲,在民國100年時成立「南巡慈善會」,有很多受惠吳府三王慈恩的信眾以及藝文人士、社會賢達、企業領袖加入,每年編列預算進行各項慈善公益、社會關懷的人文精神推動,包括有中元普渡物資發放、冬令救濟、急難救助、新春關懷、孝行獎宣揚孝道、捐血救人等。
大灣南巡宮主祀吳府千歲位在臺南南灣,南灣因位處大灣西南而命名「鯽魚潭」則因早年盛產鯽仔魚而得名,因信奉吳府千歲的信眾漸多,經吳府千歲聖示下擇地建廟,於2009年落成,為弦揚五府千歲信仰,以宗教、慈善、文化、教育四大方向為志業。
五府千歲是臺灣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中,非常普遍的神祇。「千歲」即「王爺神」之統稱,是玉皇上帝所派巡按人間,鑒察善惡以施降福禍的大神。大灣南巡宮主祀由南鯤鯓代天府分靈而來的吳府千歲,後增祀李、池、朱、范府千歲及萬善爺。
吳府千歲,諱名孝寬,江蘇省吳縣人,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生於隋唐之際,聖誕於九月十五日。其擅長地理風水,又會觀察星象,民間俗語「三王好地理」,為南鯤鯓五府千歲體系中排行第三的王爺,大灣南巡宮主祀吳府千歲,為南鯤鯓代天府分靈。
吳府千歲原名吳孝寬,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由於幫助唐高祖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後來高中進士,奉命出任知府,愛民如子,深得唐高祖的器重。封「吏部尚書」,教導百姓開墾圳溝,引水灌溉田地,當時的人稱讚他為「眼望天、心在地」。
嘉邑福安舘,主祀代天巡狩吳府千歲。民國四十七年,歲次庚戌,三王公聖示,在嘉義鄉親諸信眾護持下,以「王道國術館」為始,塑金身、展神蹟、濟黎民。同時請領南鯤鯓代天府神旨,鎮守嘉義。
民間流傳吳府千歲「踏地理」以外,對於他霸氣流露的一面相信也是各位信眾津津樂道的事情,因為祂是五府千歲而最為有名的年紀最年輕,且戰鬥力最強。而其中有名的傳奇可以說是「吳王斬私佛」、「佳里掃蕩陰魂」的故事。
吳府千歲原名吳孝寬,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由於幫助唐高祖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後來高中進士,奉命出任知府,愛民如子,深得唐高祖的器重。封「吏部尚書」,教導百姓開墾圳溝,引水灌溉田地,當時的人稱讚他為「眼望天、心在地」。
2014年由南鯤鯓代天府舉行的護國慶祈安羅天大醮,台北代府殿登記參加主斗首與副斗首的首選拔,一舉中選主普首之職,這次做醮普渡更是因為台北代府殿添上精彩一筆。
而安營釘符巡境的主帥便是岳府主帥,主要的任務就是押香、監督活動的進行。而在採乩後,就會開始進行科儀神道,進行敕符的工作,結束後就會前往安營釘符活動。
蚵寮保安宮 深山尉池王爺巡狩7大戶、15柱及5大營頭寮的遶境,由蚵寮保安宮深山尉池王爺將與南鯤鯓吳府千歲一同領軍,加上江府千歲,還有溫府千歲及大聖爺端座於四攆轎以最原始金身呈現世人面前,帶領天兵巡邏境區、祈地方平安。
鯤鯓王先鋒官台北代府殿在民國109年農曆三月初六日舉辦謝土祈安大典,其源於南鯤鯓代天府開基吳府千歲指示要進行謝土,作以酬神,在當天除台北代府殿中的吳府千歲,還恭臨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出巡至台北代府殿。
說到鯤鯓王五府千歲欽定的先鋒官,主祀吳府千歲的鯤鯓王先鋒官台北代府殿的大名可是赫赫有名。台北代府殿創設於1948年,在2008年參加南鯤鯓代天府「鯤鯓王出巡澎湖」中五府千歲指定台北代殿府吳府千歲為出巡的先鋒官。
吳府千歲,諱名孝寬,江蘇省吳縣人,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生於隋唐之際。其擅長地理風水,又會觀察星象。由於幫助唐高祖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不久又高中進士,奉命出任知府,愛民如子,深得唐高祖的器重。繼封「吏部尚書」,經常教導百姓開墾圳溝,引水灌溉田地,當時的人稱讚他為「眼望天、心在地」。
囝仔公萬善爺擔心建廟後自己難擋神威易吃虧,無法分得香火,便想著要下馬威,展其功力。三王爺掐指一算,大顯神威平定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