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南巡宮建廟之路
大灣南巡宮主祀吳府千歲,民國67年(1978),南灣村村民楊文賢由南鯤鯓代天府恭迎吳府三王金身分靈至家中鎮宅奉祀。期間每遇疑惑皆請示筊杯解惑,由於千歲威靈顯赫、理事分明,廣受楊氏家族與大灣地區信眾尊崇。
大灣南巡宮主祀吳府千歲,民國67年(1978),南灣村村民楊文賢由南鯤鯓代天府恭迎吳府三王金身分靈至家中鎮宅奉祀。期間每遇疑惑皆請示筊杯解惑,由於千歲威靈顯赫、理事分明,廣受楊氏家族與大灣地區信眾尊崇。
臺北鎮北宮奉祀李、池、吳、朱、范府千歲、觀音佛祖、城隍爺、註生娘娘、福德正神、萬善爺、五府千歲夫人、地藏王菩薩、東獄大帝、十殿閻羅帝君令牌、善才金童、龍女菩薩。
萬善爺的傳說是根據南鯤鯓萬善堂沿革記載,萬善堂主神萬善爺又稱囝仔公,是清康熙年間(十七世紀中期至十八世紀初期)人,原本為一介牧童,因得靈地而感悟升天。
范承業,江蘇省吳縣人,生於隋末之際。現今王爺信仰中,普遍崇拜五府千歲「李、池、吳、朱、范」中的五王范府千歲。范府千歲博通經史,醫術絕倫,智勇超群。曾大敗巴東流寇,授封折衝都尉。唐高祖李淵時,以七篇文章高中進士,並旋即出任刑部大司寇。唐太宗李世民時,出任武州刺史及太原尹。
朱府千歲,浙江省嘉興人,俗稱朱千歲、朱府千歲、朱王爺、朱府王爺、朱府四王,生於隋唐之際。唐高祖建國時,曾奉命鎮守土門,攻退前來侵犯的胡人。武德五年(622年),領兵平定廣州,授封綿州刺史、大理寺卿,又官拜「吏部天官」。昇化後,玉皇大帝敕封祂為「代天巡狩」,朱府千歲的聖誕是在八月十五日。
吳府千歲,諱名孝寬,江蘇省吳縣人,俗稱三王、吳王爺、吳府王爺、吳府三王,生於隋唐之際。其擅長地理風水,又會觀察星象。由於幫助唐高祖開國有功,授封「中郎將」,不久又高中進士,奉命出任知府,愛民如子,深得唐高祖的器重。繼封「吏部尚書」,經常教導百姓開墾圳溝,引水灌溉田地,當時的人稱讚他為「眼望天、心在地」。
池夢彪,陳留人,是唐朝的開國名將,也是常見於台灣廟宇所供奉的「池府千歲」(池二王爺),相傳與下列將領大王李大亮、三王吳孝寬、四王朱叔裕、五王范承業為結拜兄弟,合稱五府千歲,池府千歲之聖誕千秋日為農曆六月十八日。
李大亮(586年-644年),雍州京兆郡涇陽縣(今陝西省咸陽市涇陽縣)人,祖籍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出自隴西李氏武陽房,是北魏度支尚書李琰之的曾孫,西魏南歧州刺史、武陽郡公李綱的孫子,隋朝朔州總管、武陽郡公李充節的兒子,唐朝開國功臣。被後世道教尊為神明,稱為李府千歲、李府王爺。
南鯤鯓代天府自清領時期建廟以來,為求巡狩南北,建有一艘王船,方便水路出巡。然而王船被人偷駛,假神之名行詐騙之實,因此當王船歸來後,某夜便無火自焚,從此未再建造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