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鯤鯓代天府 媽福師雕金身 五府千歲開光顯神蹟
五府千歲的開基正身,由清朝時期的一代名匠「媽福師」協助雕刻,並由高功法師主持開光點眼。
廟會民俗活動為祈福求保佑的酬神活動,大小廟宇一整年逢神明誕辰、成道日等都有不同規模的遶境、進香、刈香等祈福活動,在南台灣盛行王爺信仰,其廟會民俗活動中最熱門的三大王爺民俗活動為: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東港迎王平安祭典、南瀛五大香之西港刈香。
南鯤鯓代天府建廟至今已經有399年的歷史,位於臺灣臺南市北門區之王爺廟,也是台灣的王爺總廟,更入選為台南「八景八勝三園」之一。從明清時代到日治時期經歷過大大小小的事跡。像是南鯤鯓代天府在皇民化運動中曾差些受到除神滅廟的危機,但幸好早得到公文的允許才得以保存。
南鯤鯓代天府在清朝建廟時期有著許多五府千歲的傳奇故事。「渡海買建材、金紙變白銀」是李府千歲流傳最早且最為人樂道的神威故事。
南鯤鯓代天府位於臺灣臺南市北門區之王爺廟,為台灣五府千歲的王爺總廟,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范 府千歲五府千歲。南鯤鯓代天府自1662年建成至今已有399年,內有十分多歷史文物可以參觀,其中便有金錢壁。金錢壁位在正殿後牆,也就是青山寺正對面的牆壁,是台灣地區惟一用咾咕石砌成的牆壁,金錢壁全長六尺二乘於十尺五六,構圖優美,色彩淡雅,意寓招財納福。
五府千歲的「千歲」即「王爺神」之統稱,是天公所派出巡人間,鑒察善惡施降福禍的大神,職責是出巡人間收服妖魔與亡魂。而南鯤鯓代天府的五府千歲「代天狩巡」,自1683年後便以集體或個體出巡台澎等地,降服妖魔。在1922年時「癸亥巡狩」事前準備,以扶鸞的方式由五府千歲親自動桃枝派兵點將,神奇的是,這次扶鸞未經過任何的人為之手,而是五府千歲親自搖動桃枝指點出巡方向。
南鯤鯓代天府在1822年落成入廟,五府千歲也安座於南鯤鯓。在1823年提督太子太保王得祿前來參拜五府千歲,直接以靴尖踢試五王根基,測試五府千歲的神威。而根基是廟宇中最為重要的東西,像「上樑」需要擇定吉辰才能動工,以示平安。不過這一踢,五府千歲依然紋風不動,大顯神威,至此王得祿心服口服,大表敬意贈牌匾「靈佑東瀛」。
傳說明朝末年的一個晚上,數十名漁民在南鯤鯓沙汕上捕魚發現一艘三檣的大帆船,隔天去看船內裡面載著五府千歲與中軍府的神像。原先漁是將這些神像供奉在草寮內,後來在1662年正式建成「南鯤鯓廟」,供奉五府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