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鯤鯓代天府建廟發展史可依過程劃分為三期,西元1817年,第二期槺榔山開創期時代,槺榔山地權擁有者鹽水港茄苳腳吳烈先生多次請地理師尋找吉地未果,而三王吳府千歲親自起駕至槺榔山便尋得虎穴吉地,吳烈先生因此誠心獻出槺榔山供神威顯赫的王爺建廟。
南鯤鯓代天府建廟發展史可依過程劃分為三期:
第一期:南鯤鯓草創期,自西元1662年起至西元1817年。
第二期:槺榔山開創期,自西元1817年起至西元1923年。
第三期:槺榔山擴建期,自西元1923年起迄今。
西元1817年,第二期槺榔山開創期時代,槺榔山整座山丘盡是一片林投荒塚,長期為囝仔公所佔領,地權原本是屬於鹽水港茄苳腳吳烈先生所有,自從南鯤鯓海汕被破壞沈埋後,先民遷外,漸次經營,迭有成就,乃商議覓地重建神廟,五王便開始重新尋找吉地準備遷建,以便執行代天巡狩職責。
三王吳府千歲親自起駕,直奔槺榔山,並卜得虎穴吉地,山中有一塊直徑二尺的圓形地,四季不沾露水,大雨不濕其地,就是此虎穴,打算當作第二次建廟的地點,先前吳烈先生多次請地理師尋找吉地卻不曾尋獲此地,見三王吳府千歲如此顯赫神威,乃誠心獻出整座槺榔山,供作五府千歲建廟之用以表誠服,而槺榔山開創期又稱槺榔山虎峰建廟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