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鼓隊 - 台南北門國中 延續戰爭風格的鼓術音樂

2021-06-04 626

台南北門國中戰鼓隊於民國92年成立,由獲金曲獎、葛萊美獎、美國獨立音樂獎三項大獎提名之十鼓擊樂團指導及訓練,兩支鼓棒交會在一起成為十鼓精神,匯集十方能量聚集大家團結,將源於戰國時期戰場上的戰鼓結合台灣歷史、風景、人文為創作題材,帶領台南北門國中戰鼓隊打造一套真正屬於台灣的鼓術音樂。

戰鼓源於戰國時期的戰場

戰鼓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已具雛形,古代出兵打仗時把戰鼓運用到戰場上,擂鼓助軍威,擊鼓長士氣,指揮作戰並激發士兵打仗的鬥志,而後戰鼓逐漸演變成一種民間的藝術形式,至宋元時期,戰鼓表演已經非常成熟,並於明朝時期進入興盛階段,表演套路清晰且規模宏大,戰鼓不再作為戰爭手段,但仍延續原有的戰爭風格強勁豪邁且振奮精神,節奏明快且強弱分明,是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主要道具之一。

十鼓擊樂團 – 獲金曲獎、葛萊美獎、美國獨立音樂獎三項大獎提名

十鼓擊樂團成立於西元2000年春天,傳創台灣土本文化,發揚鼓樂藝術薪傳,是樂團最大的發展目標,「十」字代表著鼓棒交疊,匯集十方的能量,共同凝聚團結的力量,以在地的題材、風景、多樣化民族擊樂的元素,豐富傳統擊樂原有面貌。
由於台灣長期以來淪為殖民地,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鼓術,外來的鼓樂很多,但都只是一昧的模仿,缺乏獨特的精神,十鼓擊樂團團長有感於台灣千百年來的鼓術沒有自己的根,所以決心打造一套真正屬於台灣的鼓術音樂,認為有共同對台灣文化的珍惜才有共同的未來,因此十鼓擊樂團多數創作作品都是以台灣的歷史、風景、人文為創作題材,希望台灣這個島嶼能因鼓術文化而永恆,近年更是受邀至英國愛丁堡藝穗節及各國巡演,也曾入圍金曲獎、葛萊美獎及美國獨立音樂獎,發展台灣本土文化同時開創具有前瞻性的鼓術文化風格。

戰鼓隊表演道具及隊形

戰鼓表演時,擊鼓者一字排開、繞圓排列或排成三角隊型,而擊鈸打鑼者或站中間、或列兩廂、或與擊鼓者相對,配合默契出神入化,同時表演翻打、出手、搓音、花擊、繞脖、挽花、蹦跳等優美動作。鼓隊組成人數從十幾人至上百人,由單鼓、大鈸、小鑼、串鈴等打擊樂器組成,十鼓擊樂團秉持傳創本土擊樂及廣納世界文化,為推廣鼓樂藝術為宗旨目標進而深入台南北門國中指導訓練其於民國92年成立之戰鼓隊,北門國中這群打戰鼓的孩子熱血沸騰、充滿熱情,並培養出深厚的團隊精神,將以人文精神貫徹藝陣傳承,傳統戰鼓藝陣將因北門國中戰鼓隊孩子的感染力及持續精進在新時代中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