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府王爺性格嫉惡如仇,遇到惡人惡鬼定必懲治,而遇到善良慈悲的信眾也定必保佑,所以不少信眾會向池府王爺求得香火袋。所謂香火袋就是指一個紅色小袋中裝進香爐灰,用紅線紮起掛在脖上,可保平安,驅離邪靈。
香火袋內裝有香爐灰、香火,其起源可說到古老的《詩經》、《尚書》中。《詩.周頌·維清》:「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維周之禛。」指帝王潔祝煙的體制,開始於祭祝周文王的祭典。不過周代還不是正式在燒香,而是組織一個祭區,向天不斷燒燔柴,發展到漢代由西域將香傳入才發展出燒香的習慣,慢慢也說有香火袋的出現。
香火袋是用神明香爐中的香灰裝進一個袋子中,隨身攜帶以保出門平安,生子、開新車、升職等,都可以求香火袋。而最重要的是,香火袋就像是一種傳承,以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為例,歷史已經有超過300年,而每一次信眾的參香都是一次祈福與香火傳承,累積下來,香火袋的意義就會十分重要。除了保平安以外,也是神明與人之間的信任連結。
池府王爺職責之一是守護漁民的神明,時代發展下漁民也慢慢往外發展,要離開所在地工作,而信仰池府王爺的信眾就會向池府王爺求得香火袋,將信仰一直帶在身上,保全平安外,也是祈求池府王爺的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