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哈瑪星代天宮同祀龕位神明介紹 - 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彌勒尊佛

2021-08-06 552

高雄哈瑪星代天宮同祀龕位神明,俗稱土地公的福德正神、專掌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註生娘娘、佛敎諸菩薩之一的彌勒尊佛介紹。

福德正神 - 俗稱土地公

福德正神民間俗稱「土地公」。據傳福德正神姓張名福德,字濂輝,生於周武王二年(西元前一一三四年)二月二日,天資聰顯,事親至孝,勤積德業,武王廿四年,官任朝廷總稅官,任期之中,愛民如子,體恤百姓疾苦,至周穆王三年辭世 ,享年一○二歲。壽終三日容貌不變,百姓前往瞻仰,人皆稱奇,百姓感其生前為官廉正,念念不忘,有一貧戸以四大石打成石塝,圍成石屋奉祀,未幾,由貧而富,鄉民咸信神恩護佑,遂興建福德堂,並塑金身膜拜。穆王賜號「后土」,並賜頒「福而有德千秋敬,正則為祌萬世尊」一聯。又承王母傳令八仙接引,封為「南天門都土地神」。

註生娘娘 - 專掌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

註生娘娘是專掌生兒育女之事的女神,其來歷出自封神傳,謂姜子牙奉玉皇上帝之命,封三仙島之雲霄、瓊霄、碧霄三姑掌混元金斗,三姑係龜靈聖母門徒,曾以產盆練成「混元金斗」法寶,後聯手伐紂,不幸陣亡,玉帝封為「註生娘」。其配祀有十二婆祖,各抱一嬰,六好六壞,以示生男育女賢與不肖,皆憑積善行德而論。或謂註生娘娘即臨水夫人陳靖姑,生於唐朝大曆年間,為福建古田縣臨水鄉人,係由觀音菩薩血滴所轉世投胎,及長,嫁劉杞,孕數月,逢大旱,受鄉民之託祈雨,因脫胎而亡,年廿四,臨終曾誓言救人產難,果成神主掌生育大事。

彌勒尊佛 - 佛敎諸菩薩之一

彌勒尊佛為佛敎諸菩薩之一,出生於南天竺之婆羅門,自幼立志修道,中途得釋迦之敎化,常隨侍其側旁聽佛法,被佛界奉為三世佛之一,據佛經所錄,彌勒佛 居於佛土兜率天之内院,説法化行,再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將降生於華林園龍華樹下而成正覺,開三大法會,濟度釋尊入寂後未曾濟度之衆生,即所謂「龍華三會」。佛敎傳入土後,彌勒尊佛造形仍保持傳統莊嚴塑像,惟自宋代始,彌勒尊佛寶相大幅改變,蓋仿自唐末「布袋和尚」之造型,該和尚行跡奇特,慈悲濟世,後人即以他為彌勒佛在中國之化身。據「傳燈錄」所載,布袋和尚係唐朝人氏,居於明州奉化縣,自稱為「乞痴」,亦號「長汀」,形裁腲腰,蹙額皤腹,出語無定,寢臥隨處,常以杖荷一布囊並破席,凡供身之具,盡貯囊中,故人稱為布袋和尚。一生奇蹟頗多,曾睡臥雪地而雪不沾衣,亦善卜人吉凶,加以導化去災,行踪瀟灑不受拘束,如同其偈所言:「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觀人少,問路白雲頭。」唐代過後不久,後梁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布袋和尚在岳林寺東廊下端坐,安然而逝。臨逝前,他留下之偈言曰:「彌勒眞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嗣後,人們即以他為彌勒尊佛之化身敬祀之,世世以他生前形容,雕塑成現今彌勒尊佛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