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北門區蚵寮里976號
鎮狩宮吳敬堂團長 王延守: 「我們要給人家認同,我們自身就要做到好。」 👉 擔任表演團隊 2018 佛光山神明聯誼會開幕表演 2015 艋舺武英殿田都元帥重光吉慶暨臺疆衍派眾官將排班 2014 四川成都第二屆中華武俠大會 2013 日本石川縣傳統藝能全國大會
御鼓坊團長 陳文吉: 「學藝陣的孩子,不會輕易變壞。」 👉 擔任表演團隊 2020 新北市職業訓練成果展 2020 苗栗風箏藝術節晚會 2019 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僑界鑼鼓震天慶雙十綜藝活動 2018 花蓮客鼓鳴心鼓王爭霸晚會 2017 第28屆傳藝金曲獎開場表演 2017 上海鼓藝節開幕式 2016 雙十國慶禮讚台灣囝仔 2016 日本秋田縣五感公演 2016 海滄文化中心廈門鼓樂節 2012 馬來西亞雨林藝術節 2012 韓國HATA 音樂會 2007 全運會開幕典禮
「歡喜做甘願受」是王媽聖樂團的宗旨,用最初的心走永遠的路,樂團才能走得更長遠。王媽聖樂團民國97年成立,是一群利用閒暇時間信眾組成的樂團,用獨特的樂器演奏出宮廷樂曲。
北管曾經是流行音樂的主流,但現代人較少有機會接觸到北管演奏甚至覺得刺耳不習慣,慶和軒北管團希望把北管還原到最原始的初衷,還原到一種日常生活的休閒娛樂,進而深入嘉義布袋國中帶著年輕一輩的孩子輕輕鬆鬆玩北管、學北管,致力於顛覆台灣古典音樂北管的刻板印象,希望孩子長大後可以繼續傳遞故鄉布袋的美。
台南歸南國小跳鼓陣團隊成立十多年,由頭旗、大鼓、涼傘及銅鑼元素組合,隊形特色變化使跳鼓陣更加活潑,民國94年曾於歸仁文化中心演藝廳表演狂野的陣頭,民國96年更是擔任全國中等運動會開幕表演團隊。
三太子在通俗且親切的背景下,結合傳統與電音流行文化而成「電音三太子」。除了傳統的創新,也翻轉了大眾對於陣頭的偏見。讓陣頭不再是壞孩子的標籤,反而是推動台灣文化進行國際交流的重要表演。
為了凝聚村莊向心力,擲筊問媽祖,成立了25位少女組成的 - 女子鼓花陣。總教練12歲開始學習,延續了近50年的承諾,除了祈求平安健康外,也傳承下地方的悠久歷史。
位在台南市北門區北門國小的戰鼓團,曾獲103年鹿耳門聖母盃第一名。 他們用戰鼓擊出了激昂與自信,將藝陣演義的精彩表現呈現大眾。
台南北門國小廣東獅團成立至今20年,除了多元的學習外,穿梭不同的記憶中展現自信。 雖然人數不多,但不怕辛苦,就為了站上舞台發光發熱。
客家獅 - 唯一廟門能制煞的獅子,因工業發達而一度停團超過半甲子。 傳承 - 真的很難,由退休後的長輩,撐起客家獅的香火與精神。
舞龍習俗始於六朝時代,由龍的舞動及鼓、鑼、鈸的伴奏組成,而嘉義新塭嘉應廟擁有全國唯一雙手操控的龍,並與新塭國小合作使孩童有機會學習舞龍陣技藝,並進一步讓社區及家長認同龍陣團優良傳統。
五府千歲是臺灣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中,非常普遍的神祇。「千歲」即「王爺神」之統稱,是玉皇上帝所派巡按人間,鑒察善惡以施降福禍的大神。在臺灣,千歲信仰,主要分布於臺灣西南沿海,與臺灣漢人的移民潮遷徙而有關。2008年時,睽違85年南鯤鯓代天府,「鯤鯓王出巡澎湖活動」再度啟航。數萬民眾陪同跨海出巡見證歷史 期盼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南鯤鯓代天府 - 2019大年初一,國運籤抽籤現場直播
十二婆姐是臨水夫人身旁的神仙宮女們也是最佳助手,專門守護順產跟小孩,12婆姐原於原本的36婆姐神,是嬰兒守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