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台南市北門區北門國小的戰鼓團,曾獲103年鹿耳門聖母盃第一名。 他們用戰鼓擊出了激昂與自信,將藝陣演義的精彩表現呈現大眾。
台南北門國小廣東獅團成立至今20年,除了多元的學習外,穿梭不同的記憶中展現自信。 雖然人數不多,但不怕辛苦,就為了站上舞台發光發熱。
客家獅 - 唯一廟門能制煞的獅子,因工業發達而一度停團超過半甲子。 傳承 - 真的很難,由退休後的長輩,撐起客家獅的香火與精神。
舞龍習俗始於六朝時代,由龍的舞動及鼓、鑼、鈸的伴奏組成,而嘉義新塭嘉應廟擁有全國唯一雙手操控的龍,並與新塭國小合作使孩童有機會學習舞龍陣技藝,並進一步讓社區及家長認同龍陣團優良傳統。
五府千歲是臺灣道教與臺灣民間信仰中,非常普遍的神祇。「千歲」即「王爺神」之統稱,是玉皇上帝所派巡按人間,鑒察善惡以施降福禍的大神。在臺灣,千歲信仰,主要分布於臺灣西南沿海,與臺灣漢人的移民潮遷徙而有關。2008年時,睽違85年南鯤鯓代天府,「鯤鯓王出巡澎湖活動」再度啟航。數萬民眾陪同跨海出巡見證歷史 期盼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南鯤鯓代天府 - 2019大年初一,國運籤抽籤現場直播
十二婆姐是臨水夫人身旁的神仙宮女們也是最佳助手,專門守護順產跟小孩,12婆姐原於原本的36婆姐神,是嬰兒守護神。
台南佳里鎮代天護國宮中由神明親自教學的龍鳳獅陣意義非凡,將道教文化與陣頭特色合而為一創造獨一無二的藝陣,希望能夠將獨特的藝陣文化薪火相傳。
超過百年歷史的文陣陣頭,描繪早期農村的鄉土風情,是台南登錄的文化資產。竹橋國小不僅保留傳統後場音樂文化,表演上也都以男童為主,除了呈現農家生活情趣外,還有著獨特的男扮女裝,十分趣味。
聲音、肢體動作、口號,三者合而為一,才是真正的太鼓精神。
台南北門三慈國小舞獅隊融合了南瀛五大香的金獅陣,從旗走四方到腳踏七星,藝陣文化讓孩子學會了舞獅的不怕拼博的精神。
由六塊木板組成移動式爵士鼓,運用手掌拍打出節奏,台南北門國小的鯨讚北門木箱鼓社團,透過2014年井仔腳送夕陽活動成立,用起源於南美的特色樂器演藝出台灣風格。
以前人家說念好書才有學校讀,現在是舞好龍也有保送升學之路,不僅舞出藝術傳承,更舞出自己的未來。
台灣特有的一種獅陣,一龍一鳳與臺灣獅聯合演出的獅陣。至1894年開始的龍鳳獅陣,是一種剛柔融合的細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