鯤鯓王先鋒官臺北代府殿 觀世音菩薩介紹

2021-08-08 686

觀世音菩薩又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觀音娘娘、觀音媽、白衣大士,觀世音菩薩出家日為農曆九月十九,成道日為農曆六月十九,誕辰日為農曆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以大慈悲心,為度眾生示現菩薩形象,倒駕慈航、再迴入娑婆,重入世間教化救苦。

觀世音菩薩的由來

觀音菩薩是救苦救難、消災解厄的神明。觀音本為男身,為化解封建時代,婦女的困苦及卑微的社會地位,便化身女性下降塵世,以傳教、解厄為目的。又傳說觀世音為印度阿彌陀之子或妙莊王的三女,生前常注意世間的悲苦,發誓解救苦難百姓,倍受敬仰。

觀世音菩薩的名號由來

「觀世音菩薩」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大意指千萬眾生,受盡苦惱之思,聽說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祂的名,觀世音菩薩就可以聽到你的聲音,皆能解脫。

觀世音菩薩的職掌

由於觀世音菩薩聆聽眾生的苦惱,所以在當需要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就可以呼喚祂的名字,就會前來解救其中的苦難所以祂有「眾生的仁慈保護者」之稱。所以無論是有求什麼,其實觀世音菩薩都願意聆聽解救,指引一條合適的路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