蚵寮保安宮建立於1804年,由岳府千歲踏地而定在現址,也就是龍虎穴的所在,取名為「保安宮」。
在明末的時候,因戰爭問顯而十分動盪,所以村民各地紛紛建立起義勇軍抗清兵。後來因為不敵清兵,所以慢慢解散各地,其中一支從泉州的義勇軍的,渡海來台,定居在如蚵寮庄約2公里的孤島「石井崙」。共計當時大約有五十到六十戶人家在此落地生根,從事近海與沿岸的捕漁工作。
當時在庄內屬於七個角頭,分別是「水頭洪」、「二房洪」、「三房洪」、「五房王」、「三民王」、「中股王」、蔡姓、姓為主的「什姓」。為了能夠順行從事捕漁的工作,就請來了朱、岳、紀、金、伍等五府千歲前來奉祀,期望五府千歲可以保佑漁民出海平安順利。不過後來因為信奉的信眾愈來愈多,所以小廟已經不堪祭祀,只好將廟旁的「白馬鞍藤」砍伐,誰知破壞了風水,水患日復增加。後來舉庄遷至如今居住地。
在蚵寮建庄以後,為了讓五府千歲有好的奉祀地,在1804年就有庄民捐地興建現址的廟宇,在風水上又稱為「龍虎穴」,最開始只是草葦簡廟,後來一步一腳印將廟宇建立。又有傳當初現址是岳府千歲指定的風水寶地,所以才會內有匾額寫「岳府威靈」一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