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暹邏代天宮為台南南鯤鯓代天府之分靈廟,為台南南鯤鯓代天府首次分靈至東南亞,拓展台灣王爺信仰版圖,於西元1988年舉行動土典禮、西元1992年舉行入火晉殿安座盛典、並於西元2002年分靈出泰國董里府的泰南代天宮。
泰國暹邏代天宮的起源可追溯至西元1976年農業工程師蔡正雄因業務關係而將王爺信仰介紹給泰國當地華僑領袖鄭景耀,當時鄭景耀正巧遭遇商業問題,信仰王爺之後好轉,因而有迎請神像之想法,經過台南南鯤鯓代天府委員會討論後,同年11月上旬鄭景耀組團迎請神像,完成分靈後,於7日返回泰國。最初因尚未組織分靈管理委員會,故先於鄭宅舉行安座大典,但神像在鄭宅之中對其他信眾來說不便參拜,所以西元1978年在台灣泰國會館前主席葉福森與前副主席賴南興協商下,將神像移請至台灣泰國會館成立臨時宮,成立臨時宮的同年,由林炳煌在6月7日向泰國政府註冊成立泰國五王爺聯誼籌備委員會,由葉福森擔任首任主委,成員共28人,後來在西元1980年時,正式成立暹邏代天宮管理委員會,逐漸由私廟轉變為公廟。
西元1986年林炳煌欲捐獻泰國北欖府直轄縣挽蒲邁區5公頃的土地供建廟使用,而鄭景耀亦欲捐獻在泰國春府的一塊地作為廟地,後擲筊決定今廟址。西元1987年土地過戶之後,於西元1988年2月23日舉行動土典禮,5月時開工。此外為了建立聯外道路,更由張長春、賴敏智合資建築「樹旺長春橋」,西元1990年賴南興擔任建廟主委時又建了南興橋。西元1990年6月27日,台南南鯤鯓代天府副主委陳良太率眾前來舉行「定點分金」之禮,而同年10月又購置6萊(1萊=480坪)地以使廟地更完整,並於隔年6月開工進行下一階段工程。
西元1992年1月3日,王爺神像自台灣會館遷至新廟臨時行宮,並於當年11月27日舉行「開廟門」及入火晉殿安座盛典,主體建築於西元1995年建築完成,所耗的1億6000萬元中,台南南鯤鯓代天府捐助了548萬元,而在同一年舉行了兩次曼谷市區的出巡活動。西元2000年12月5日為慶祝國王蒲美蓬73歲生日,又於曼谷舉行出巡活動。西元2002年3月18日(二月初五)分靈出泰國董里府泰南代天宮,且於同年12月9日舉行謝土祈安大典。西元2003年完成大牌樓,隔年12月13至18日舉行6天的三朝祈安清醮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