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又稱福德正神、福德老爺、土地公公、福德公、土地伯等,每月農曆初二、十六的作牙日,是土地神的祭祀日,而農曆八月十五在《福德正神真經》中言:「八月十五神壽誕,農家魚民都歡迎。」,同也言:「二月初二日是加昇,封為福德正神。」,所以農曆二月初二日及八月十五對民間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日子。
中國自古就有土地神的崇拜。《春秋左氏傳》載,炎帝十一世孫句龍,因為平定九州有功,官居后土之職,並封為上公,他死後祀之為「社」,而成為土地公。其實所謂土地神就是社神,其起源是來是對大地的敬畏與感恩,《說文解字》曰:「社,地主也。」顧名思義,社就是土地的主人,社稷就是對大地的祭祀,而土地公就是由此而來。
一說為:周朝大夫張福德自小聰穎至孝,三十六歲時官運來臨,喜留美髯,在周成王24年榮任朝廷總稅官,為官廉正,勤政愛民,至周穆王三年離世,享年一百零二歲。因後上任的總稅官奸惡無常,愛財如命,所以感其恩德,念念不忘,後來有一貧農受張福德託夢,在田間以三塊大石圍成「磊」字,呼請張福德大夫奉祀,不久由貧轉富,百姓咸信神恩保佑,乃合資建廟並塑金身膜拜,取其名而尊為「福德正神」,今日,民間往往以三塊石頭疊成「磊」字,作為簡易土地神廟。
另一說周公執政時,在鎬京為官的上大夫唐勛病死,其家執事張福德,保護唐家少爺唐肅,奉壽木回洛邑,沿路遇到猛虎及蟒蛇攻擊,張福德兩次捨身救主,雖然殺了猛虎跟蟒蛇,但抵達洛邑之後負傷而卒,唐肅為了報恩,親手書一神位「福德正魂香位」日日祭拜,唐肅因經商有成,稱為商業鉅子,而此事才廣為流傳。攝政王周公稱:「此福德莫為『魂』,宜為『正神』也。」時為秋日,周公在夜中夢見張福德來叩首謝恩。於是周公奏請周成王,八月十六日詔封張福德為「福德正神」,並讓他統領「山中猛虎,巖裏靈蛇」,成為「土地之神」。